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高峰论坛在北大成功举办
日期:2008-05-04

  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是有特别意义的一年,这不仅因为是北京即将召开奥运会,向全世界展示正在崛起中的中国新面貌;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今年恰好30周年了。古人说“三十而立”,经过30年的奋斗,中国已经彻底告别了短缺经济,从一个封闭的农业国家,转变为世界工厂,中国作为一个制造大国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但最近几年中国制造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制造之路走到头了吗?中国制造将向何处去?如何促进企业迅速改造升级?如何通过内部挖潜改善管理降低成本?这些问题成为了摆在政府和制造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由北大CIO班教务办公室主办的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于4月26日在北大举行。论坛由北大CIO班教务办公室主任姚乐主持,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主任石治平等领导,北大信息管理系副主任王子舟教授、天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齐二石教授、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范玉顺教授、资深ERP专家华正阳、资深信息化专家蒋明玮、《e制造》执行主编李卫忠等专家先后登台发表演讲,共同探讨新形势下精益制造与信息化提升中国制造的解决之道。150多名包括北大CIO班学员在内的企业CIO、媒体界朋友参加了此次盛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在演讲中首先指出制造业信息化是我们国家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关键,也是当前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核心部分。在谈到制造企业如何推进信息化时,杨部长指出“推进制造业信息化重在把握规律,讲求实效。要把握规律,要结合我们的国情,产情,行业情,地方情,要讲求实效。”最后,杨部长指出我们正处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变化的世代交替期,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型、交替、融合是我们制造业的一个外部环境,所以信息化要注意全球化、节能环保等外部环境的挑战,只有这样,才能为制造业由大变强,为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起到积极的作用。

  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石治平主任认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一个重要力量,信息化也正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显著特色,并逐步向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变。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并重塑着全球竞争的格局。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是我国工业的主体,发展制造业必须与应用信息技术紧密的结合。最后,石主任还谈到了信息化的策略问题,如要落实一把手工程、要有统一的规划、要求业务驱动、要科学地组织实施等。

  齐二石教授和李卫忠先生分别介绍了丰田生产模式及其在中国的推广。齐二石教授认为我国企业一方面承担着完成工业化的艰巨任务,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发展知识经济的必然选择。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并存,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特征,这为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李卫忠先生在系统介绍了丰田生产模式后,指出中国人自古就有系统思考问题的能力,我们也完全有可能从信息化、从精益制造方面创造出自己的体系来,为中国的制造企业升级指明方向。

 

 

 
尧典信息科技 Copyright 2008 E-maiL:sales@yotora.com Tel:(020)28879051 Fax:(020)28879138  粤ICP备08040510001 设计制作:中华香网www.hxone.com